巴黎掠影(二)——夜巴黎

点击蓝字关注我

让MOI每天以不同的形态陪伴在你身边

如果把城市分为日和夜,我似乎对巴黎的夜更感兴趣。

 

原因很简单,在巴黎的日里,我常在各个大学里奔走听课(因为所选的专业是四校合办的),偶尔停下来,似乎也是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,或是在学校餐厅里吃饭发呆。

 

而夜不一样,我很少能在夜晚静下来,捧着书本读书,多数时候我是出去散步,一走就从高师走到了埃菲尔铁塔下,或是走到了密特朗国家图书馆,大多数时候都戴着耳机,觉得一路都是风景。

 

大家总说巴黎的小偷多,我却一次都没有碰到过。

 

这大概也和我的性别有关,毕竟女性出门还是要多注意安全的,有女同学就在午夜的巴黎被人尾随过。

夜巴黎和日巴黎不一样,因为夜里的巴黎更多的是沉默,建筑是沉默的,塞纳河是沉默的,连路人也是沉默的。

 

只有一次,走到Gare d’Austerlitz的时候,突然有个骑自行车的人冲过来,对着我大骂了一句(至于骂的什么我现在也记不住了),然后又飞快地骑走。我想,如果他骑慢一点,我是一定要怼回去的。

 

不过他也许就是想找个发泄的渠道吧。

我真的觉得巴黎安全。

 

在蒙马特高地,有时会注意一下迎面走来想要给你手腕上套红绳的人,会避开那些找你签名请愿的骗子,会多注意一下钱包。偶尔在黄昏去蒙马特,看着夜渐渐落下,降临整个城市,而我在世俗的这一头,看够了日日夜夜,然后回家。

 

铁塔下游人如织,可都和自己毫无关联。有时候我会看着那些游客团讨论。一次,在RER里,一个美国老师领着一群刚参观了铁塔的学生,问他们明天要去哪里,是去圣母院,还是去先贤祠。

 

“去迪斯尼乐园。”一个学生开了口。

 

“我们从美国来法国,然后去迪斯尼?”老师诧异地问。

 

“那又怎么样,去迪斯尼!”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,老师只得应允。

 

很多次,我都会被旅游团问路,因为大家的共识是亚洲面孔说的英语肯定比当地人好。还有几次,我被当成了日本人,更好笑的是一个日本女孩把我当成了本国人。

晚上,街边关了门的店铺也会有一种温馨感,不管是时装店、巧克力店还是艺术品店,都没有了所谓的距离,毕竟你不用有消费的压力,实际也根本不能进行任何消费。我觉得lèche-vitrines(在商店的窗户前闲逛,直译为“舔橱窗”)这个词,该是来自夜里看商店的举动。

 

灯光落在橱窗边的物件上,像是博物馆里光线的聚焦,这种不可触及(intouchable)的隐喻,让这些物件成为真正的艺术品。就像“生活的艺术”这个词,在我看来是矛盾的,当我们追求艺术效果的时候,就必须放弃一些东西,比如使用,比如接触,比如消耗,而生活是要去破这些规定的。同时,这些物件又会有一种难以言表(indicible)的温馨感,因为它们站在黑夜的对立面,与窗外的寒夜比起来,有了光彩,有了热烈,有了温度。

 

我像饕餮一般,在目光的盛宴里纵情饱览,光景流转,夜色渐浓,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展览。

坐到哪里,回去的站都是RER BLuxembourg,因为买了学生交通年卡,我放肆地使用那张交通卡。

 

第一年的宿舍在学校对面,有一天回去的时候,对面的门前正投射电影节的灯光,那一刻,连有200多年历史的学校也显得现代起来。

 

第二年住在学校里面,离别的那个夏天有一场“科学之夜”,整个高师浸没在光线里。

回学校的路
从对面的thurne看高师
第二年在高师里的thurne

Creator:Tony

Editor:Tony

Copyreader:Arthur

Designer:Jasper

MOI思想博物馆

Free,open daily

0.00-24.00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